狐仙符
哎,你们年轻人现在怕是不怎么听说这个了吧?记得我小时候,村头李奶奶家堂屋里总挂着张黄纸符,上头画着只火红的狐狸,眼珠子活灵活现的。那会儿我总缠着大人问,这才知道是狐仙符——要说这物件啊,可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稀罕物。
说来也怪,这符纸上的讲究可多了去。得选立春头天的晨露研墨,老黄纸要拿艾草熏上三遍。画符的师傅更得斋戒七日,沐浴更衣才能动笔。我表舅爷年轻时在道观当过学徒,他说下笔时手腕子直打颤,仿佛有股子热气顺着笔杆往身上窜。这倒让我想起《聊斋》里那些个通灵的白狐,你说是不是真沾着点仙气儿?
现如今城里人倒把这老物件玩出新花样了。前些日子我孙子从北京寄回来个檀木吊坠,里头嵌着指甲盖大的狐仙符。说是现在年轻人流行戴这个求姻缘,跟咱们当年往门框上贴符保平安倒是不一样了。不过要我说啊,甭管是镇宅还是招桃花,最要紧的是心里存着份敬畏。就像老话说的"举头三尺有神明",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
有件事我记了半辈子。六零年闹饥荒,村里王寡妇愣是靠着供了二十年的狐仙符,每天能从米缸底摸出把救命的糙米。这事儿您要说是巧合,可连着三个月天天如此,你说神不神奇?当然啦,现在日子好了,咱们就当个念想留着,总归是祖宗传下来的智慧。
要说这供奉的门道,可不像现在网上说的随便摆摆就成。得选寅时三刻上香,供品要备三白三红——白米糕、白煮蛋、白酒,配红枣、红绸、红烛。我老伴儿在世时,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把符纸请出来晒晒月光,说是不然里头的灵性会打瞌睡。您瞧,老辈人的讲究里,哪样不是跟天地时辰打配合?
其实啊,这些老传统就像陈年的桂花酿,搁在新时代的瓶子里照样飘香。去年清明回老家,看见村口小庙的功德簿上,还有年轻人捐钱重修狐仙堂呢。要我说,甭管信不信,这份对老传统的敬重,就是咱中国人的根呐。
版权声明
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,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谢谢配合。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