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的因果叫做什么(因果最精辟的十句话)

adminadmin 国学资讯 2025-03-27 38 0

道教中的因果观念通常被称为“承负”。与佛教的因果报应有所不同,道教的承负理论夸大的是前人行为的结果由后人承担,即祖先或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会影响到昆裔或其他人。这一概念在道教经典《太平经》中有具体的论述,以为个人和社会的行为会产生相应的后果,这些后果不仅影响行为者自身,还可能波及到他人乃至子孙昆裔。

1. 定义
    “承负”是道教特有的因果报应观念。它夸大的是,一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,还会对昆裔产生相应的影响。即前人假如有过失,后人会承担相应的责任;而前人的善行也会给后人带来福报。

2. 依据
    经典依据:在《太平经》中有关于“承负”的记载。如“承者为前,负者为后;承者,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,小小失之,不自知,用日积久,相聚为多,今后代子孙反无辜蒙其过谪,得天殃,不可移也”。“负者,乃谓后来者得过谪于前人,无所复言也”。这明确说明了先人的行为会导致后人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    理论依据:道教以为天地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秩序和平衡,善恶行为都会打破这种平衡,因此需要通过因果报应来进行调整。好人会得到上天的犒赏,如增寿、添福、加禄等;恶人则会受到惩罚,如减寿、夺福、降禄等。

3. 特点
    与个体行为相关:“承负”与个人的善恶行为紧密相连。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,这些后果不仅会影响自己,还会影响昆裔。
    具有代际传递性:与其他宗教的因果报应大多夸大个体此生或来生的报应不同,道教的“承负”更侧重于代际之间的传递。这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还要为家族、家庭的行为承担责任。
    夸大道德责任:“承负”观念夸大了个人的道德责任。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同时也要关注家族、家庭的行为,积极行善,避免作恶,以免给昆裔带来不良影响。

总之,道教的“承负”因果观念,不仅体现了道教对宇宙秩序和平衡的理解,也夸大了个人行为的道德责任和代际影响。这一观念对于引导人们向善、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。简朴来说,“承负”包含两层意思:一是个人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结果,善行得到善报,恶行招致恶果;二是家族、社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也会对整个集体产生影响,其他人或者昆裔可能会因此承受相应的后果。这种思惟鼓励人们多做善事,避免恶行,以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发展。

宗教互联网许可_副本.jpg

版权声明

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,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谢谢配合。

喜欢0评论已闭
免费测八字:fuyuntang8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